安州是傍晚婚嫁,百山村和县城有点距离,村长早早雇好了喜轿和轿夫们。
顾长泽骑着高头大马,打扮喜庆地去接亲。
一行人到了杨府,都有点畏惧门前的护卫们,各个带刀矗立,像山一样岿然不动,连多余的眼神都没有给他们。
这时,府门从里面打开,两个嬷嬷走了出来,端正地朝顾长泽行礼道:“顾郎君请进吧,夫人和小姐已等候多时。”
“是。”
嬷嬷领着顾长泽进入偌大的杨府,虽说是一处别院但也建得足够用心。
进门穿过一道风雨连廊,经外院书房,来到种满月季的花园。
直穿过一个月洞门,又过了两道回廊,路过小鱼池,见两棵桂花,入了垂花门才到种满湘妃竹的院子。
“小姐的院子到了。”嬷嬷适时开口,一是让他待会儿不要误了礼节,二是想刻意提醒他高兴一点。
虽然府上众人都不看好这门亲事,但小姐一定要嫁,夫人哪能看女儿真要去做姑子?
老爷被气回京城,言说要和小姐断绝关系。
夫人拦不住他,只能给女儿好好准备陪嫁,让她嫁出去也照样能过上好日子。
所以迎亲只是形式上的来往,成亲后这套宅子就给了女儿,以后继续住这里。
杨夫人自然不会长期打扰女儿的生活,但她打算住一个月等他们一切安定下来,她再回京城。
今日便是简了迎亲过程,顾长泽一人来到听竹院,没有人拦着他不需要作诗对文才能迎接新娘。
一个嬷嬷去了小姐房里,另一个则带着他先见过了夫人。
杨夫人打量着眼前容貌并不出彩的男子,他脸上没有什么情绪,但礼节方面还是做足了的。
她哪能不知这一切都是女儿的一厢情愿?
只不过,既然他已经愿意娶自家姑娘,那今后也得过好日子才行,再像之前那样,别叫她不顾这个女婿的脸面。
她沉着脸,问道:“今日是你和灵儿大喜的日子,别的我就不提了。
只一点你要记住,往后要待她为妻,不可辜负她的真心。
灵儿从小就没受过什么委屈,如果你接受不了,可以和她商量,不能打骂。
若感情实在难以为继,还请你与她和离,不可休弃!
成亲后你们住在府里,我把家事交给灵儿后就回京城。她父亲因公事不得不提前回京,望你明白。”
顾长泽跪在地上,规规矩矩地磕了一个头,他既然要娶她,往后自不会抛弃。
“夫人的话,在下记住了。请夫人放心,长泽不是抛家弃子的伪君子!”
听完他的保证,杨夫人才暂时放下心来。
房里的杨灵倒是恨不得掀开盖头,冲出去问母亲为何要为难他。
这门亲事是自已硬逼的,顾长泽能答应就已经出乎意料了。
她不想在最后一刻节外生枝。
见小姐抓着手帕不安地扭成一团,嬷嬷忙上前劝道。
“小姐,夫人这是在帮你呢!有些事不说清楚,不提前警示,往后他对小姐不好怎么办?
老爷和夫人是要待在京城的,安州也不见得一年回来一次,山高路远,往后的日子全靠小姐和姑爷好好过了。”
嬷嬷轻轻拍着她的手安抚到。
杨灵渐渐放松了些,等到顾长泽来接,弟弟才将她背出府门外上了喜轿。
杨府一行人站在门外看着他们将轿子抬出了浣花街。
后面跟着府里准备的一百抬嫁妆。
长长的迎亲队伍敲锣打鼓地绵延出好几里,村长家并不富裕,但也想给儿子争脸面,不能委屈官家小姐。
本身迎亲队伍就算得上够风光了,那一抬抬嫁妆更是吸足了目光。
大街上路过的人都在讨论,这是谁家的喜事,竟然备这么丰厚的嫁妆!
飘香阁三楼视野最好的地方,一年轻女子看向前面骑在马上的郎君,她毫不客气地朝旁边朋友说道:“可惜啊,灵妹妹的好日子要到头了!
你说,往日她总在我们面前高人一等,为何会找这样普通的男子成婚?
听说还是庄户人家,只是在城里读了几年书考了个秀才,就为了这样的男子愿意嫁到村子。
我看她啊是福享够了,要吃些苦头才舒服!”
对面同样穿着锦缎的女子碰了碰她的手臂,“别说了,这里人多耳杂,小心让人听了去。”
那女子丝毫不在意地撇撇嘴,“就是听去了又何妨!这女子啊还是得找个靠得住的好郎君才行。
哪怕她家世再好,嫁去了落魄的人家不照样重活?”
对面女子未置可否,或许杨灵没那么傻呢?
直到队伍出了城门,路边的人才反应过来,原来有丰厚嫁妆的人家也会将女儿嫁到城外啊?
不知是谁家郎君有这样的好福气了!
虽然嫁妆在街上引起了轰动,但是杨府本着低调的原则并未办宴席请人做客,许多富贵人家其实不知是杨家的女儿出嫁。
出了城门又走了许久,才到了百山村村口,那里围了许多小孩子和几个大人。
村长买了很多爆竹,布置了许多在迎亲队伍回来时全部点燃。
小孩们看见新娘子喜轿到了,忙跑上前找顾长泽拿红包!
顾长泽的哥哥和祖兄弟们也高兴,给他们一人发了一个。
孩子们拿到红包什么喜庆话都往外倒,直听得人都笑开了眼。
这一路上他们看见了许多人羡慕的眼神,新娘子家准备的嫁妆太丰厚了,都说男方家这是娶了个财神爷啊!
他们有的虽然不是顾长泽亲兄弟,但好歹同出族里,一个村的,这样好听的话他们不也能沾沾光嘛!
大家都很高兴,除了顾长泽。
他坐在马上回头看了看那顶红色的轿子,有些恍惚又有些哑然。
杨夫人的话还回荡在心间,他往后要和杨灵成为夫妻了。
沉下心来,他不再多想,骑着马来到了家门口。
那里摆放了许多桌椅,客人都到齐了,全部等着他和她行婚礼。
喜轿落下,喜娘把红绸两端递到男女手中,嬷嬷和丫鬟扶着小姐往前走。
跨火盆之后,走了撒豆子的环节,敬天地、拜父母、夫妻对拜后这礼算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