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使用手机扫码阅读

第70章 淑贵妃的试探

天才少女穿越古代 墨染此间 6824字 2025-03-14 14:34

就在众人对国师之事议论纷纷时,户部侍郎神色慌张地出列禀报道:“启禀贵妃娘娘,诸位大人,临阳城大旱数月,庄稼颗粒无收,百姓流离失所,如今己是民不聊生,急需朝廷救援!”

此言一出,朝堂瞬间炸开了锅,大臣们纷纷露出担忧的神色。淑贵妃眉头紧蹙,眼神中满是忧虑,她微微侧身,仪态妩媚优雅,尽显后宫之主的风范。

“大旱数月,竟如此严重?”淑贵妃声音轻柔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国库如今状况如何?可有足够的钱粮用于赈灾?”

萧玦见母妃发问,神色恭敬,连忙上前一步回答:“回母妃的话,国库充盈,钱粮储备充足,足以应对此次灾情。儿臣定会全力调配物资,确保赈灾事宜顺利进行。”

淑贵妃微微点头,目光扫视着众人:“诸位大臣可有应对之策?”

一位老臣站出来说道:“依老臣之见,应即刻派遣得力官员前往临阳城主持赈灾,开仓放粮,安置流民,同时组织百姓打井抗旱,修缮水利,以防灾情进一步恶化。”

其他大臣也纷纷建言献策,大殿内气氛热烈。萧玦一边认真听着众人的提议!

萧玦微微颔首,神色平静,内心却如精密仪器般快速运转。他深知此次大旱危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沉吟片刻,他有条不紊地说道:“母妃,诸位大人。此次大旱持续数月,影响深远,当务之急是稳定民心、解决百姓温饱。林尚书素有干练之名,处事能力卓越,儿臣建议由林尚书牵头,组建赈灾使团即刻前往临阳城。”

林远闻言,心中一紧,随即镇定下来,出列拱手道:“承蒙摄政王信任,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所托。只是大旱数月,水源枯竭,光靠开仓放粮恐难解根本之困。”

淑贵妃面露赞许之色:“玦儿思虑周全,就依你所言。林尚书,一切就拜托你了,务必早日解除临阳城的危机,让百姓重回安宁生活。”

待朝堂诸事商议完毕,众人陆续散去,萧玦却留了下来。他走到淑贵妃身旁,微微欠身,神色恭敬:“母妃,今日朝堂之事,多亏您出面镇场,否则局面恐怕更加难以收拾。”

淑贵妃轻轻叹了口气,抬手抚了抚萧玦的脸颊:“玦儿,这朝堂之上,波谲云诡,你行事千万要小心谨慎。那国师……”

萧玦眼中闪过一丝狠厉,随即又恢复了恭敬的模样:“母妃放心,儿臣心中有数。这国师突然插手,打乱了我的计划,我定要查清楚他到底什么来路。”他的声音低沉,话语中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阴狠劲儿。

萧玦刚要转身离开,淑贵妃突然开口,语气郑重:“玦儿,你且留步。”萧玦立刻停下脚步,恭敬地看向母妃。

淑贵妃神色凝重,缓缓说道:“这国师,我虽知晓得不多,但也略知一二。他神秘莫测,绝非等闲之辈,你千万不要轻易试探他。”

萧玦眉头紧锁,眼中满是不甘:“母妃,就这么放过他?他今日坏我好事,我怎能咽下这口气!”

淑贵妃轻轻摇头:“你不懂,国师在朝中的根基深厚,背后的势力更是错综复杂。当年你父皇在位时,对他都礼让三分。他既然敢在朝堂上公然反对你登基,必然有所依仗。”

萧玦紧咬下唇,双手握拳,指节泛白:“难道我只能任他摆布?眼睁睁看着到手的皇位就这么飞走?”

淑贵妃款步上前,温柔地握住萧玦的手,语重心长道:“别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她轻轻拍了拍萧玦的手背,试图安抚他的情绪。

“国师虽神秘莫测,可只要是人,便定会有弱点。”淑贵妃收回目光,紧紧注视着萧玦的眼睛,眼神里透着久经朝堂磨砺沉淀下的智慧与谋略,“你要做的,便是不动声色地暗中观察,像隐匿于黑暗中的猎手,耐心寻找他的破绽。一旦时机成熟,便以雷霆手段,一击即中,绝不容许有半分差错。”

萧玦紧咬牙关,腮边的肌肉因用力而微微隆起,眼中闪过一抹阴狠,缓缓点头:“儿臣明白,只是这口气憋在心里,实在难平。”

“我懂你的心情。”淑贵妃轻轻叹了口气,抬手轻轻抚了抚萧玦的衣袖,神色关切又带着几分坚毅,“但成大事者,需有大格局、大隐忍。朝堂之上步步惊心,你若只因一时之气而冲动行事,稍有差池,便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萧玦深吸一口气,平复内心翻涌的情绪,沉声道:“母妃放心,儿臣绝非冲动之人。儿臣会按您说的做,暗中布局,等待那绝佳时机,到时候,定要让所有人都知道,这朝堂该是谁做主!”

淑贵妃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你能明白就好。这些日子,你务必收敛锋芒,万不可让国师察觉到你的意图。平日里,依旧像往常那般处理政务,对他也维持表面的敬重。”

萧玦目光阴鸷,微微眯起眼睛,脑海中飞速盘算着:“儿臣知晓,掘地三尺也要找出他的破绽。但凡他有任何把柄落入我手,便是他的末日。”说着,他不自觉地攥紧了拳头,指节泛白,仿佛己经牢牢扼住了国师的咽喉。

“此事切记要小心谨慎。”淑贵妃眉头轻皱,眼中满是担忧,“这国师神秘莫测……”

“母妃宽心。”萧玦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这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人,只要他有弱点,我就一定能找到,到时候,便是我翻身掌权,将这朝堂彻底掌控之时 。”

第二日,淑贵妃精心梳妆后,前往国师府拜见。踏入那幽静的府邸,西周静谧得只能听见风吹树叶的沙沙声,更添几分神秘。

国师身着一袭月白色长袍,手持拂尘,闻声缓缓转身。他面容清俊,神色淡然,举手投足间尽显儒雅之气,仿佛超脱尘世。

“贵妃娘娘大驾光临,有失远迎。”国师声音低沉醇厚,如古钟长鸣。

淑贵妃连忙还礼,态度恭敬:“国师客气了,冒昧来访,还望您勿怪。”

两人分宾主落座后,国师轻轻抿了口茶,悠然道:“娘娘此番前来,想必是有要事相商?”

淑贵妃微微颔首,犹豫片刻后开口:“不瞒国师,我实在好奇,为何您执意要帮助九皇子?他如今身负谋逆之名,众人皆认为他罪无可恕 。”

国师轻笑一声,神色平静,缓缓道:“本座行事,自有考量。九皇子之事,另有隐情。 ”

淑贵妃双手交叠,放在膝头,微微抬眸,眼中闪过一丝忧虑:“国师既有这般打算,本宫也不便多问。只是……”她顿了顿,斟酌着措辞,“国师此次行事,会不会对玦儿有所不利?他是本宫的心头肉,本宫实在放心不下。”说到此处,淑贵妃的眼神中满是关切,紧紧盯着国师,试图从他脸上捕捉到一丝情绪变化。

国师神色平静,仿若一汪深不见底的潭水,让人难以捉摸。他轻轻放下茶杯,抬手轻抚衣袖,缓缓开口:“娘娘不必忧心。本座对摄政王并无恶意,一切皆是为了朝堂安稳、社稷安康。”

“只是朝堂局势复杂,摄政王年轻气盛,难免行事有些激进。”国师微微眯起眼睛,目光望向远处,似是在思索,“若他能顾全大局,与本座携手,共保江山社稷,本座自然不会为难他。”

淑贵妃微微颔首,心中稍安,但仍不放心地追问:“还望国师明示,我儿该如何做,才能避免与您产生冲突?”

国师收回目光,看向淑贵妃,神色温和却又带着几分深意:“让他莫要被权势蒙蔽双眼,凡事以天下苍生为重。只要他心中有国、有民,便不会走错路 。”

淑贵妃微微点头,心中暗自思忖,国师这话看似温和,实则暗藏警示。她抬眸看向国师,诚恳说道:“多谢国师提点,本宫定会将您的话转达给玦儿。只是他一心为了朝堂,有时难免急躁,还望国师日后多多包容。”

国师轻笑一声,声音如微风拂过:“娘娘言重了。摄政王若能领悟其中道理,前途不可限量。本座身为国师,自当为朝廷培养栋梁之才,岂会与他计较。”

淑贵妃见国师态度缓和,心中的大石头落了地,脸上也露出了些许笑意:“有国师这番话,本宫便放心了。日后若有需要本宫和摄政王之处,还请国师尽管吩咐。”

国师微微欠身,以示谢意:“如此便好。若真有要事,本座自会与娘娘和摄政王商议。”说罢,他端起茶杯,轻抿一口,茶香在空气中弥漫开来,为这场谈话添了几分悠然的氛围。

淑贵妃莲步轻移,看似不经意地说道:“国师,如今朝堂诸事繁杂,本宫时常忧虑。也不知陛下他……”

国师神色未变,微微仰头,目光望向天空,片刻后缓缓说道:“陛下之事,自有定数。本座虽能窥得一二天机,却也不能事事尽知。娘娘只需耐心等待。”说罢,国师收回目光,看向淑贵妃,脸上依旧是那副波澜不惊的模样 。

淑贵妃见国师应对滴水不漏,再无破绽可寻,心中暗叹国师城府之深。

她面上依旧保持着端庄的微笑,微微欠身淑贵妃转身,走向轿辇。宫女们立刻上前,小心地搀扶着她上了轿。轿帘落下的瞬间,淑贵妃透过缝隙再次回望了一眼国师府那紧闭的大门,眼神中满是复杂的情绪,有疑惑、有忌惮,更有一丝不甘。

随着轿夫们整齐的脚步声,淑贵妃的轿辇缓缓离去。一路上,她都闭目沉思,脑海中不断回想着与国师的对话。她深知,国师此人神秘莫测,绝非等闲之辈,日后朝堂上的局势恐怕会更加错综复杂 。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