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人厉兵秣马,全力筹备与阿育王的终极对决之时,孙权与董卓这两股内部势力,却如同横亘在前行道路上的两座大山,成为心腹大患。若不先行铲除,恐在对抗阿育王的关键时刻,后院起火,功亏一篑。于是,主角深思熟虑后,做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由张角挂帅,担任讨董元帅,率领十万精锐征讨董卓;另一路由诸葛亮担任倒权军师,统领十万大军前去平定孙权势力。
张角头戴黄巾,身着道袍,手持宝剑,威风凛凛地站在点将台上。台下,十万将士整齐列队,军容严整,士气高昂。张角目光如炬,扫视着台下的将士们,大声说道:“诸位将士!董卓残暴不仁,祸乱天下,致使百姓生灵涂炭。今主公授我讨董元帅之职,命我等前去将其剿灭。此乃正义之战,是为天下百姓谋福祉。我等定要齐心协力,勇往首前,踏平董卓势力!”将士们听闻,纷纷振臂高呼:“踏平董卓,为民除害!”那声音震天动地,仿佛要将一切阻碍都震得粉碎。
与此同时,诸葛亮羽扇纶巾,神色从容地站在另一处点将台上。他看着眼前的十万大军,朗声道:“诸君!孙权割据一方,不顾大局,妄图在这乱世中独善其身,实乃我等抗敌之阻碍。主公命我为倒权军师,率诸位前去平定孙权。我等肩负重任,定要以智取胜,以勇克敌,完成使命,为主公解忧!”士兵们齐声回应:“平定孙权,为主公效力!”
张角的大军率先踏上征程。行军途中,道路崎岖坎坷,山峦连绵起伏,给行军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张角骑在高大头马上,望着前方蜿蜒曲折的山路,心中暗暗思索:“如此地势,若遇敌军埋伏,我军恐腹背受敌。”他当即传令下去,让张辽、张郃各率三千骑兵,分别在大军前方和两侧进行侦察,以防不测。
诸葛亮这边,大军行至一处江边,却发现原本的渡口被洪水冲毁,船只也大多被冲走。诸葛亮眉头微皱,心中思忖:“这可如何是好?若不能尽快渡江,恐耽误战机。”这时,庞统上前献策:“军师,我观这江水虽湍急,但上游不远处江面稍窄,且水流相对平缓,可在此处打造简易木筏渡江。”诸葛亮点头称善,立刻安排士兵砍伐树木,打造木筏。
张角的军队继续前行,突然,前方侦察兵来报:“元帅,前方发现一伙山贼,约有千人,正盘踞在山谷中,时常劫掠过往商旅。”张角听闻,怒目而视:“此等恶贼,竟敢在我军行军途中作祟。”他转头看向张飞,说道:“翼德,你率五千步兵,随我前去剿灭这伙山贼。”张飞兴奋地挥舞着丈八蛇矛,大声说道:“哈哈,正合我意,看我如何将这些山贼杀个片甲不留!”
诸葛亮这边,木筏打造完毕,大军开始渡江。就在这时,江面上突然出现一伙水匪,他们驾驶着快船,气势汹汹地冲了过来,企图抢夺物资。孙尚香见状,挺身而出,说道:“军师,让我率一队弓箭手,将这些水匪击退。”诸葛亮点头同意。孙尚香手持长弓,英姿飒爽地站在船头,大声喊道:“姐妹们,随我一同杀敌!”她身后的女兵们纷纷张弓搭箭,朝着水匪射去。一时间,箭如雨下,水匪们纷纷中箭,惨叫声连连。
张角与张飞率领步兵来到山贼盘踞的山谷。张角站在谷口,观察了一下地形,对张飞说道:“翼德,这山谷易守难攻,不可贸然进攻。你率两千人从正面佯攻,引山贼出战,我则率三千人绕到山谷后方,截断他们的退路,来个前后夹击。”张飞点头称是,随即率部冲向山谷。山贼们见有人来攻,纷纷涌出山寨,与张飞的部队混战在一起。就在双方激战正酣时,张角率部从后方杀出,山贼们顿时大乱,被前后夹击,死伤惨重。张飞更是勇猛无比,丈八蛇矛所到之处,山贼纷纷倒下。最终,这伙山贼被成功剿灭。
诸葛亮那边,在孙尚香和女兵们的奋力抵抗下,水匪们渐渐抵挡不住,纷纷掉转船头,狼狈逃窜。诸葛亮见此情景,下令大军加快渡江速度。待大军全部渡江后,诸葛亮看着士气高昂的将士们,心中暗暗想道:“虽然遭遇些许波折,但将士们斗志昂扬,只要继续保持,定能顺利平定孙权势力。”
张角剿灭山贼后,看着清理战场的士兵们,心中想到:“此次出征,虽只是初遇小股匪患,但也不可掉以轻心。往后的路途,恐怕还会有更多艰难险阻,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他整顿好军队,继续向董卓势力进发。而诸葛亮这边,也率领大军,朝着孙权势力的方向稳步前进,一场更为激烈的战斗,似乎正在前方悄然等待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