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率领麾下仅存的40,000精锐,押解着50,000俘虏,成功与张角部会合。几乎同时,周瑜率60,000将士风尘仆仆赶来,与西路军顺利会师。中路军此前历经恶战,虽有折损,但行军途中陆续收拢兵力,如今,中路军依旧60,000余人,西路军稳定在70,000之数。
此刻,他们与阿育王那浩浩荡荡的70万大军,在营地前60里处的山谷中对峙。气氛紧张到了极点,空气仿佛都己冻结,每个人的心都紧绷如弦,大战一触即发。
我方于山谷西周精心布置重重陷阱,诸葛亮的车弩蓄势待发,张角的火雷也严阵以待。从战术层面看,这些布局具备一定优势,足以抗衡阿育王的1万战车、1万象兵及70万大军。然而,现实极为残酷,敌方兵力两倍于我,这悬殊差距如一座沉甸甸的大山,压在每个将士心头。
阿育王大手一挥,他的军队如钢铁洪流般朝着我方阵地汹涌冲来。一时间,喊杀声震天,尘土飞扬。我方陷阱率先发挥作用,冲在最前的敌军纷纷中招,人仰马翻。诸葛亮的车弩开始发威,巨大弩箭如流星飞射而出,精准射向敌群,每一击都带走数条生命。张角的火雷更是威力惊人,在敌阵中炸开,火光冲天,将敌军炸得血肉横飞。
尽管我方战术给阿育王部队造成重大伤亡,但敌军人数实在太多,仍有大批士兵不顾一切冲过来,与我方展开近身肉搏。
只见张角挥舞宝剑,身先士卒冲入敌阵。宝剑在阳光下闪烁寒光,每一次挥动都带起一片血花,身旁敌军纷纷倒下。周瑜手持羽扇,镇定自若指挥士兵作战,巧妙调动兵力,应对敌军一次次冲击。诸葛亮站在高处,冷静观察战场局势,不断调整战术,指挥车弩变换射击方向,给予敌军最有效打击。
在陷阱前方,长枪方阵队如一道坚固防线,士兵们紧握长枪,枪尖一致对外,组成密不透风的枪林。敌军冲上来便被长枪刺中,惨叫着倒下。但敌军悍不畏死,前赴后继冲击防线,试图突破这道阻碍。
弓箭手们在后方乱箭齐射,箭雨如蝗虫般飞向敌阵。敌军不断有人中箭落马,人马分飞,肢体横飞,场面惨不忍睹。然而,敌军依旧凭借人数优势,一步步向前推进。
战场最后方,华佗神色凝重指挥医疗队,争分夺秒为受伤士兵包扎伤口。他穿梭在伤员之间,手中药箱从未停歇。医疗队成员们也都全力以赴,有的清洗伤口,有的涂抹药膏,有的包扎绷带,每个人都在尽最大努力拯救每一个受伤生命。
山谷中的战斗愈发激烈,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和硝烟气息。敌军战车在陷阱中翻倒,象兵在火雷爆炸声中惊慌失措,象鼻高高扬起,发出震耳欲聋的嘶吼。但阿育王的军队依然如潮水般涌来,他们的盾牌在阳光下反射刺眼光芒,长矛如林,步步逼近。
诸葛亮的车弩再次发出震天轰鸣,巨大弩箭穿透敌军盾牌,将数名士兵钉在一起。张角的火雷在敌阵中接连爆炸,火光与浓烟交织,形成一幅地狱般的景象。然而,敌军数量仿佛无穷无尽,前方士兵倒下,后方士兵立刻填补上来,如同永不枯竭的洪流。
周瑜站在高处,羽扇轻摇,目光如炬。他迅速下达命令,调动后备部队填补防线缺口。弓箭手们在他指挥下,调整射击角度,箭雨密集射向敌军侧翼,试图减缓其推进速度。
张角的身影在敌阵中如一道闪电,宝剑挥舞如风,每一次挥动都带起一片血雨。他身旁敌军尸体堆积如山,但他体力也在迅速消耗。铠甲上沾满鲜血,呼吸变得急促,可他依然咬紧牙关,奋力拼杀。
长枪方阵队的士兵们紧握长枪,双臂虽己酸痛无比,但仍咬牙坚持。他们深知一旦防线被突破,后果不堪设想。
华佗的神色愈发凝重,伤员数量迅速增加,医疗队成员忙得不可开交。他手中药箱不停穿梭在伤员之间,迅速为重伤员止血、包扎。额头上布满汗珠,却依然全神贯注,因为他知道每一秒都可能决定一个士兵的生死。
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双方都拼尽全力。山谷中的土地己被鲜血染红,每一寸土地上都躺着无数尸体。敌军攻势凶猛,但我方将士依然坚守阵地,寸步不让。
就在这时,诸葛亮突然下令,车弩停止射击,转而发射信号弹。随着一声尖锐啸声,信号弹在空中炸开,形成一道耀眼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