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率领中路军,历经与星罗国象兵及扶南蓑衣兵的恶战,不敢有丝毫懈怠,继续小心翼翼地朝着目的地前行。此前的战斗让他深知,这片土地处处潜藏着危险,敌人绝不会轻易放过他们。
果不其然,探子匆忙来报,前方再度出现敌方象兵的踪迹,且规模竟达五千之众。别看这仅仅五千象兵,若是在平地上较量,其战斗能力丝毫不输五万常规部队。据探子描述,这些象兵能涉水拔树,气势汹汹,所到之处,犹如猛虎出山,势不可挡。周瑜听闻此消息,眉头微微一蹙,眼中闪过一丝凝重。不过,凭借他心思缜密以及之前与象兵、蓑衣兵对战积累的宝贵经验,他迅速冷静下来,有条不紊地开始部署应对策略。
早在行军途中,周瑜便深知象兵的威胁,因此提前派出大量密探,分散至各个方向,密切监视敌军动向。此次得知大量象兵部队集结并准备来攻,他凭借对地形的敏锐洞察力,精心挑选了一处狭窄的山谷作为阵地,这里正是敌军的必经之路。
选定阵地后,周瑜即刻指挥士兵展开紧张的准备工作。他们在象兵可能经过的路段,挖掘了密密麻麻、水桶般粗细且半米深的断象腿陷阱。士兵们分工明确,有人负责挖土,有人负责搬运泥土,动作迅速且有序。
与此同时,在营地前方,他们开始打造并竖起大量坚固的木栏杆拒马。这些木拦杆,选用的皆是粗壮且质地坚韧的树干。每一根木拦杆首径有碗口粗,长度达到了三米。它们被深深地插入地面,入土部分约有半米,以确保其稳固性。木栏杆之间的间距经过精心设计,仅容大象的头部通过,整个身体却过不了。如此一来,既能防止大象首接冲过,又能让己方士兵在必要时灵活穿梭。
从整体宽度上看,这木拦杆沿着营地前方横向延展,足有几里之长,把大象的来路完全切断,将营地正面牢牢守护。其纵深方向,木拦杆并非单排设置,而是前后共布置了六十排。每排与中间一排的间距为两米左右。这样的纵深布局,使得木拦杆在遭受大象冲击时,能够形成多层次的阻挡。即便前排木栏杆在强大的冲击力下有所损毁,后排的木栏杆依旧能够继续发挥作用,继续阻挡象兵的前进。
这一排排木栏杆交叉排列在一起,形一道简易的屏障,静静矗立在营地前。
一切准备就绪,只等敌军到来。不多时,前方尘土飞扬,敌军部队如滚滚洪流般狂奔而来,朝着周瑜布置好的阵地猛冲。大地在象群的践踏下剧烈颤抖,仿佛不堪承受这股强大的力量。象兵们骑在高大的象背上,眼神中充满凶悍与傲慢,似乎笃定这场战斗他们将轻松取胜。
敌军当先头大象一脚踩进那水桶粗的半米深陷象坑时,只听“咔嚓”一声脆响,象腿瞬间陷入坑内,巨大的冲击力首接将象腿折断。
象背上一名象兵被高高甩向地面,他惊恐地瞪大双眼,内心被对死亡的极度恐惧填满。在身体不受控制地坠落过程中,他发出不堪的怒吼:“不!怎么会这样!”可命运并未眷顾他,他的头部“砰”地撞上地上的石头,顿时脑浆迸裂,鲜血和碎骨溅得满地都是,死状惨不忍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