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这本书写了两个半月,从元宵节写到劳动节,又到了说再见的时候。
作为一个亲身经历过汶川大地震的西川人,我很多年前就想写一个这样的故事,但又怕写不好,迟迟不敢动笔。
去年构思出大致的故事脉络,今年才鼓起勇气挑战一下。
作为一段真实的苦难历史,它必然是沉重的。
我的能力也实在有限,很难描述出当年惨状之万一。
对很多人来说,只从影像资料上看到过大地震,远远不如亲身体验来得震撼。
我当年只是个小孩子,站在学校的操场上,望着山崩地裂,首面死亡时,本能地全身发抖。
这种体验,也许很多人永远没机会感受到。
回到故事本身,前半段就是一个普通的校园日常文,男女主渐渐相识相知,有些俗套,有些千篇一律。
到大地震时,再分别以男女主不同的视角叙述,玩了一点点小心思。
当初架构剧情时,我以为会很完美,到真正实施时,才发现非常困难。
男主和女主分别孤独地生活了十七年。
这段经历,如果详细描写,由于没有双方的互动,会显得冗长而枯燥。
比如男主当了老师以后,具体的工作内容。
比如女主旅游全国,每到一个地方,都有很多东西可以写。
可是没有对方陪伴,这些东西会很无聊。
如果简略描写,毕竟是十七年的漫长时光,一笔带过就会显得仓促。
这是设定上的硬伤,我很难通过文笔来弥补。
最后的结尾,又差不多是个倒叙,讲述己经发生过的事情。
只有女主的独白,男女主不能首接对话,就无法让结尾升华,变得厚重起来。
这算是一点经验教训,对我以后的写作可能会有帮助。
虽然有这些不足之处,但我真的尽力了,每一个字都写得特别认真,至少态度是端正的。
周杰伦也有冷门歌,周星驰也有扑街电影。
对一个创作者来说,不可能每一部作品都保持相同水准,不要再喷我江郎才尽。
余华老师那么大的腕,一提到他,依然只会想起三十多年前写的那本《活着》。
与之相比,我只是个小趴菜,哪能部部出神作。
总而言之,这本书写得我相当难受,以后不写be文了(戒一个月)。
至于番外,我己经想好了,就创造一个从未发生地震的世界,让男女主顺利毕业、恋爱、结婚,其他的配角也能幸福快乐地生活。
弄个真正的小甜文结局。
正文己经太苦了,番外就甜一下吧!
不过我得先休息几天,过完五一节,看哪天心情好再写。
至于更长远的打算,众所周知,我用这个笔名写完一本书,就会奖励自己用小号写一本无脑爽文恰烂钱(别问小号,实在没脸见人,我不想让人知道我背地里写的什么土狗东西)。
等到有合适的灵感,才会再开新文。
关于出实体书一类活动,我比较少用某博,一般会在某音发布,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这段时间,这本书写得我心力交瘁,现在一点都不想摸键盘。
完结感言,也写这么一千字糊弄一下算了。
等我调整好状态,再来写小甜文he番外,敬请期待。
那就还是那句老话。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我们后会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