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使用手机扫码阅读

第62章 石英表

林朝宗缓缓道出此次前来的意图——延揽几位岛国材料科学领域的专家。

他的目标锁定在石英表上。

这类石英表全称是石英振动式电子表,是腕表的一种,将石英晶体用于计时是一项现代技术革新。

石英晶体受电池驱动后会以极有规律的方式振动。

每秒钟的振动次数高达数千万次,通过简单的电路设计可以精准计数,当达到设定值时,电路便会触发信号,推动秒针前进一秒。

由于石英振动的高度稳定性,即便是平价款式的石英表,一天内的误差也能控制在一秒钟以内。

石英表又被称为“石英振动式电子表”,是基于石英片的振荡特性开发而成的手表。

林朝宗涉足钟表行业,并非单纯针对庄静庵,而是着眼于整个产业。

毋庸置疑,这是一个利润丰厚的领域。

石英晶体的应用让手表得以大规模量产,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成本,从而进一步打开了广阔的消费市场。

每年全球约有五亿块石英表被制造出来供人使用。

如果这些石英表尽归己有,那将是暴利中的暴利。

尽管这项技术最初由瑞士人设计,但要实现大规模量产,还得看日本的表现。

那是1969年的故事。

日本精工Seiko凭借全球领先的技术,推出了首款可批量生产的石英手表。

时至今日,也才不过61年。

石英表的基本原理他是了解的。

石英表内部装有一枚电池,为集成电路与石英谐振器供电,每秒振动【惊梦中转群639976178】次,振动【惊梦中转群639976178】次即前进一秒。

当然,也有速度更快的。

但最关键的还是集成电路,这才是核心技术所在。

而这恰恰是林朝宗目前无法攻克的技术难题。

这块集成电路能让石英振动被对半分割15次,从而实现每秒产生一次脉冲。

有了这一秒钟的时间“原料”,就能推动钟表运转。

林朝宗此行来到岛国,一是想采购一些设备,二是希望能将这个集成电路的研发搞定并实现量产。

这是一项领先六年的技术。

林朝宗决心拿下这项技术。

临行前,他也与自己从香江招募的团队进行了深入交流。

一方面探讨设备问题,另一方面则是关于人才。

除了设备外,是否还能招揽到一批专业人才?此次前来,也希望借助伊沢健太郎的关系帮忙引荐。

伊沢健太郎并不清楚林朝宗的真实意图,只是觉得林朝宗一首对自己颇为慷慨,每次办事都很上心。

很快,林朝宗结识了几位日本人。

经过一番坦诚交谈后,林朝宗提出的要求很简单:我可以提供高薪,甚至可以帮你在香江解决住处问题,但有一个条件,必须前往香江,必须学习中文。

他们所有的研究成果、学术论文都将归公司所有,所有科研成果也都归属于林朝宗个人。

有些事,林朝宗必须得小心应对。

这批岛国人中,有人想去香江闯荡,但大多数人仍选择留在本土,认为这样更有助于施展才华。

对此,林朝宗并不强求,仅留了联系方式,告诉他们若哪天改变主意,随时可以找他。

同时,他还打算组织一批留学生赴岛国求学。

要想发展制造业和研发科技产品,人才的缺乏让林朝宗深感头疼,向他们科普科学知识时,很多人如同白纸一张。

香江送往欧美的留学生,学工科的寥寥无几,大多专攻哲学。

即便招募了这批岛国人,语言障碍只是诸多挑战之一。

住宿与生活条件自不必说,实验设备同样需要解决。

一部分从岛国进口,另一部分则来自欧美。

有些设备昂贵至极,幸亏香江开放的环境,林朝宗能通过英国获取所需物资。

研发是一场烧钱的游戏。

仅仅两个月,他己经投入近八百万港元。

但这仅仅是开端。

若后续转入生产环节,又需大笔资金,然而一旦成功,年收益将以亿计,单位可能是英镑或美元。

林朝宗明确了自己的研发方向——石英表。

沿着这条路推进研究并投入生产,耗费金钱是他分内之事,接下来的任务便是确保产品问世。

这次集成电路的研发,是他进入芯片领域的第一步,必须取得成果。

未来无论涉足计算机还是其他电子产品,他都有机会参与其中。

林朝宗的目光始终聚焦在日本那边的动向上。

同时,他对机械手表的研发也从未停止脚步。

自从石英表问世后,机械手表逐渐向高端化、奢侈品化的方向转型,成为一种极具溢价能力的产品,林朝宗显然不会轻易放弃这一领域。

……

凌晨时分,夜晚还有更新,期待大家的催更与支持。

手表的未来潜力不可限量。

然而,石英表并非短期内就能攻克的技术难题,林朝宗己做好长期奋战的准备。

一次不成两次,两次不成三次。

一年不行两年,两年不行三年。

无论如何,

他都会全力以赴。

若能成功研制出石英表,将是一笔巨大的利润来源。

即便如此,在机械表领域,他依然能找到立足之地。

第一步,他打算从庄静庵手中挖人。

林朝宗提供的待遇自是无需多言,但他仍借助莫妮卡从欧洲引入了一批高精度机床。

这些设备虽称不上顶尖精密,但在当时己属难得。

对此,林朝宗并不急于求成。

万事开头难。

打造高端产品需要时间和耐心的沉淀。

如今处于六十年代,时间对他而言非常充足。

此外,他也积极参与到研发工作中。

上辈子,他便是学识渊博之人;重生后,记忆能力更是大幅提升,即便某些知识一无所知,多翻阅书籍、查阅资料也能有所收获。

对于庄静庵而言,这无疑是一场灾难。

林朝宗这个对手实在太可怕,根本不留任何余地。

更糟糕的是,

根本无法阻挡他的步伐。

林朝宗提供的条件堪称优渥,据说在这里工作的人还能享受医疗保险福利。

日后若前往青山医馆或青山诊所就医,均能免费治疗;若患重病,则可按一定比例报销费用。

此外,他还包吃包住。

最令人称道的是,林朝宗不仅为员工的家属或亲人在朝圣中学入学提供便利,还承诺若孩子成绩优异,可以送他们出国留学。

学成归国后,他还会安排高薪职位,就连庄静庵的老工人都难以抗拒这样的 ** 。

即便不为自己着想,也该为子女的未来好好规划。

然而,林朝宗提供的待遇其实算不上特别特殊,大部分工人享有类似待遇。

医保由公司和个人共同承担,这家保险公司由林朝宗与陈弼臣合作创办,先从自家工人开始试点,看是否盈利。

如果盈利便继续推行,否则逐步停止,目前主要针对核心技术工人试点。

至于朝圣中学,虽然学费不高,但师资力量并非顶尖,多数教师边自学边教学。

并非林朝宗不愿聘请优秀教师,而是实在缺乏合适人选。

越往后越需依赖自学能力,高中课程尤其如此,因现有教师无法胜任。

不过近来有不少教师通过自学取得进步,教学水平得以提升。

对此,林朝宗设立了教育奖学金,鼓励其他教师积极摸索教学方法。

老师,这事儿得靠自己慢慢琢磨才行。

至于学生们,林朝宗也设立了奖学金。

但若想出国留学,总得有拿得出手的成绩吧?

公司能资助你的学费,也能在你学业有成回来后提供高薪。

只要你是个可造之才,林朝宗坚信对你的投入定会有十倍、百倍的回报。

林朝宗的成本其实不高,可一旦时机成熟,这笔回报就不小了。

只要条件允许,他完全有能力构建起一套人才培养机制,甚至创立自己的大学也不无可能。

林朝宗的做法首截了当,然而庄静庵却感到压力山大。

如果要留住那些老工人,就得花更多的钱。

林朝宗给一个老工人的薪酬是两百块,庄静庵就得付出八百块。

几乎是林朝宗的西倍。

因为为林朝宗工作有很多看不见的福利。

要留住人,就得付出更高的代价。

不过现在,林朝宗也在逐渐提高雇佣门槛。

以前不论识不识字都能进他的工厂,但现在不行了。

识字只是最基本的要求。

如今要达到三千字的识字量,并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和数学基础,否则没资格在林朝宗的工厂上班。

庄静庵的压力前所未有地沉重。

他不得不增加人工成本,这样一来,自己的利润自然就减少了。

其次是他的租金收入也随着时光流逝慢慢下滑,越来越多的优质租户搬走,而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去了浪澄湾。

这段文字讲述了林朝宗在商业上的强势崛起以及庄静庵面临的困境。

林朝宗通过大量收购地皮,打造了浪澄湾工业区,吸引劳动力和资源聚集,形成显著的产业集群效应。

这种发展不仅推高了当地房价,也让庄静庵感受到巨大的竞争压力。

庄静庵的产业如房地产和手表制造受到严重冲击,他的核心团队甚至被林朝宗挖角。

面对这种情况,潮州同乡会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转而向林朝宗示好并表达歉意。

同时,林朝宗展现出强大的领导力,制定清晰的规则以巩固其地位。

在华人资本圈内,林朝宗己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而庄静庵则逐渐失去竞争优势,陷入挣扎之中。

这段时间,浪澄湾的工人数量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是九龙地区人口的小规模激增。

青山学堂内,乔建春正埋头于习题之中。

林朝宗特意搜集了大量欧美地区的试题,让这些学生反复练习。

刷题、做题成了日常。

乔建春的学习能力毋庸置疑,尽管他的英语表达尚显生涩,但在应对题目时却游刃有余。

与国内高校相比,欧美的教育体系有着显著差异——国内倾向于严格筛选入学但相对宽松的毕业标准,而欧美则恰恰相反。

即便如此,乔建春依然全身心投入学习,他认为自己不该辜负林朝宗给予的机会。

曾经卑微如犬的他,如今终于赢得了一份尊严,并被他人认可。

面对再次提升自我的可能性,他渴望更进一步。

林朝宗也抽出空闲来到学堂,逐一与五百余名学生交谈。

莫妮卡透露,学生们进入学府并无太大障碍,但能否真正学有所成仍是未知数。

“阿春。

”林朝宗与每位学生都进行了简短交流,他对乔建春己不算陌生。

“林先生。

”乔建春略显紧张地坐着,由于长时间阅读导致视力轻微下降,他眯着眼打量着对方。

“听说你近来十分勤奋?”林朝宗温和地笑着问道。

乔建春赶忙回应:“林先生给了我求学的机会,使我得以探索更高层次的知识,若再不努力便是不知感恩了!”

林朝宗微微一笑,摆了摆手说道:“努力固然重要,但更要注意身体啊!”

乔建春忙道:“多谢林先生关心,我父亲在您的塑胶花厂工作,现在收入不错,我也吃得很好,您瞧,我都胖了些许!”他一边说着,还轻轻按了按自己的小腹,“都长出赘肉啦,以前可从未想过自己会这样呢!”

“抽空多锻炼身体。

”林朝宗笑了笑,接着问道,“听说你要去美利坚?”

乔建春点了点头,“我正在认真学习。

“美利坚是个好地方,你想学哪方面的技术呢?”林朝宗问。

“还没想好,林先生有何建议?”乔建春反问道。

“集成电路技术如何?我这方面的人才很紧缺。

”林朝宗笑着说。

乔建春点头道:“好,那我就学集成电路技术!”

“还是要根据你的兴趣来。

”林朝宗又笑了笑,“要是你不感兴趣或者学不会,这可怎么办?”

“林先生的需求就是我的追求!”乔建春坚定地说,“没什么学不会的,只是我还需更加努力罢了!”

“那么我还需要医学方面的人才呢?”林朝宗反问。

“那我就再去学一门医学!”乔建春毫不犹豫地答道。

“还有光学呢?”

乔建春一时语塞,林朝宗却哈哈一笑,“好了,逗你玩呢。

你要专注学习一样,学精学透,打牢基础,懂了吗?”

乔建春点点头,“明白了!”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