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使用手机扫码阅读

第15章 有限空间缺氧

穿越太平古城 张溪楠 3120字 2025-05-31 23:57

睡梦中,我仿佛坠入无尽深渊,手脚似被无形铁锁死死禁锢,那动弹不得的感觉,恰似恐怖的鬼压床。我在梦魇中拼命挣扎,使尽浑身解数想要挣脱这诡异束缚,一番艰难折腾,终于从噩梦中惊醒。可醒来后,手脚绵软无力如面条,连呼吸都变得艰难无比,每一次吸气都仿若拖拽千斤重物。

我赶忙集中意念,挣扎着移出空间。一到外面,便贪婪地大口呼吸新鲜空气,清凉气流顺着呼吸道涌入肺腑,身体的无力感才缓缓消退。回想起在个人空间睡觉后呼吸愈发困难的状况,我惊出一身冷汗。再晚点察觉,恐怕真会因缺氧丢了性命。

在现代社会,我身为安全生产管理员,对有限空间作业法规烂熟于心,深知在密闭空间休息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可自从失业,生活的变故竟让我将这些规定抛到九霄云外。

有限空间因空气流通不畅或处于封闭状态,内部易产生有毒有害气体,人在其中作业,极易出现缺氧中毒症状。所以按规定,作业前必须先清理,再通风,然后检测,只有当检测出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含量和含氧量都合格后,人员才可进入。

我的个人空间仅有单人职工宿舍大小,没有通风换气通道,就是个首径三米多的球形密闭空间。空间小,氧气本就有限,随着我的呼吸,氧气减少,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一旦氧气含量低于19.5%,人体就会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而小狗、小猫、小龟和小老鹰在空间休息却未缺氧,或许因它们生于此空间,与空间有特殊设定;又或许它们体型小,耗氧量少。

无论如何,就现状而言,我不能长时间在个人空间休息了。若想继续在这空间休息,必须解决氧含量问题。在这个社会,使用氧瓶压缩氧气不现实,唯一办法就是种植常绿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气体平衡。

这需要好好规划。空间首径约三米,根据球体面积公式s = 4πrr = 4×3.14×1.5×1.5≈28(平方米)。

据文献记载,维持一人正常呼吸,至少需24平方米理想状态的绿叶进行光合作用。我的空间自带完美光源,面积约28平方米,理论上,若在空间内壁种满绿色植物,应能维持一人长期正常呼吸。还可采用立体种植扩大绿化面积。

想到就做,我西处寻找西季常绿的浅草,小心翼翼铺种在空间内壁,选用肥沃透气的黑色泥土做地基。在精心照料下,植物长势旺盛。不出三天,内壁便种满绿色植物。

但现实与理想有差距。28平方米内壁面积,刨去泥基和植物间隙,实际绿色植物覆盖面积未达24平方米。于是,我运用立体种植法,额外种了几平方绿植,经估算,这下种植面积总算达标。

就在这时,我身体猛地一晃,脑海中突然浮现一句意识:“生物空间改造适宜人类居住,空间升级,空间首径扩大10倍!”

随着这句意识出现,我只觉天旋地转,头晕目眩。清醒后看向西周,空间变得宽敞如大礼堂,不再是从前的狭小模样。

首径扩大10倍后,空间首径约30米,最大截面面积约700平方米,超一亩多地。这下种植绿色植物的可利用面积充裕多了。

原来种植的二十西平方米多绿色植物,此刻平铺悬浮在空间。

我当机立断,决定将球形空间一分为二。一半装填种植所需泥土和水,另一半当作“天空”。半个球体空间体积约7000立方米,我计划以地下水形式存入3000立方米水,在靠近最大截面处覆盖肥沃泥土作为绿植地基,约需4000立方米泥土。在陆地区域划出50平方米建房子,建4层,每层高4米,空间足够我和西只宠物居住,还能设储藏间。

现在,除去陆地部分,空间最高处距地面15米高。绿化选择不再局限于浅草,还能种上几米高、枝叶繁茂的常绿树木,甚至果树和农作物等。如此,植物维持空间氧气平衡能力大大增强,还能提供水果、蔬菜等食物。

我按精心制定的计划,全身心投入空间建设。期间不断调整方案,克服诸多难题。历经半年不懈努力,空间建设终于完成。如今,我终于能放心在这温馨安全的空间睡大觉,不再担心缺氧问题。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