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使用手机扫码阅读

第99章 海绵类动物

【忘恩负义的种族必须付出代价,尼比鲁应为他们曾经的行为买单!】

大量吐槽尼比鲁的帖子引发了广泛关注,邓长江揭露的内容让网友们对其更加愤怒。

诸如“落井下石”、“卖主求荣”的标签被狠狠贴在了这个文明身上。

短短时间里,论坛的日活跃用户迅速突破三百万。

源源不断的新成员涌入,自称找到了归属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直播结束后,居然有人提议成立《山海经》研究小组。

邀请感兴趣的网友加入。

这是个松散但热情满满的民间研究组织。

所有成员必须购买一本《山海经》,深入探索书中的未解之谜。

并且每天分享自已的心得,甚至将成果发表在论坛上。

仅仅两天,这个组织的人数就超过了十万!

各行各业的人都涌进来,试图挖掘隐藏在《山海经》里的古代历史线索。

受到邓长江的影响,大家都希望能牢记这段不该被遗忘的历史!

……

三天后,实验室中。

邓长江像往常一样,利用科普积分开始对培养器进行时间加速。

室内疯狂旋转的仪器加快了实验进程。

虽然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时间似乎显得不那么珍贵。

可当累计的时间跨越九百万年后,他突然发现培养皿里发生了变化。

氧气充足的环境里那些已经适应环境的生命体最先进化成功。

细胞群逐步产生变异,群体整合之后出现了强劲的生命迹象。

不同部分各自发生变化,却又能相互配合,朝着未知的新形态迈进。

目睹这一幕,邓长江眉飞色舞地感叹道:“难道这就是史前物种大爆发时期诞生的最大数量——海绵类动物?”

这种生命体是早期含氧生态系统的重要代表,起源极为久远。考古学家至今在岩层中发现了无数类似化石,经过检测确认它们存在的时间距今已有六亿年之久。

当时的地球刚刚充盈着浓重的氧气。旧物种消亡,新适应者艰难存活并完成蜕变。

其中之一便是古老的海绵类。

怀着激动的心情,邓长江立刻记录下所有数据,然后转身看向另一个密闭的非含氧容器。

另一条截然不同的演化路径正在等待答案。然而那里毫无波澜。

生命形式稀少,且缺乏明显的变动。

时光似乎未曾留下多少痕迹。

“看起来他们的进化还需要很多年。”

这样的年份可能高达数千万,甚至更久。

邓钢铁忍不住摇了摇头,比起含氧环境下的快节奏发展,这片空间显然要困难得多,消耗也会高得多。

最近刚赚来的科普点很快又要花完了。

正当这时他的手机响了。打电话的…燕京天文部门的张怀怡。

"您就是邓兄把,我是班东邻的朋友,并介绍给你的。“电话那边直接说明了自已的身份以及目的:”

事实上我们现在正在做一些课题,有关宇宙探测方面的,并恰遇上了好几个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

想邀请你来到研究所给我们指导些关于这些领域的知识。

语气略带忐忑。

三天以来这对这位科学家和他的团队就像是一场折磨。

在看到浩瀚星域背后真正的故事后,每当夜里他们会联想到遥远太阳旁边的夸父卫星,及暗红星球—尼贝鲁星体。

非常想得知接来会发生怎样的情形。

因此仿效其他机构的方法。

邓钢铁仔细考量一阵便欣然接受。此时正好急需大量的科普奖励分。

眼前的科研阵容水平极高定能让自已获得丰厚的回报。

通话结束后他在平台上发布通知:”明天两点钟将在京航研究所举行公开讲解活动。”

消息传播出去引起巨大反响。

【卧槽不必等到四天!现在明日下午两点半就可以听见讲课。】

【这次不仅是某实验室而是整个天航都在听吗?!

[太悲惨我明天下午有必修课测验]】

众多群众因期待兴奋异常纷纷预测起明日讲座的主题方向 。

第二天中午一刻。邓钢铁便提早赶达会所现场并且迎面碰见几个熟面孔.当中竟包含先前合作方研究所人员等一同在此汇合..

满脸期待,像是等待喂食的模样。

对此,邓长江忍不住笑出了声。

这群科研人员的求知欲……

简直强得不像话。

“咳,其实我们所压根没打算请老班,但他非要过来凑热闹……”

张怀一瞪了班东临一眼,同时向邓长江解释了一句。

他原本以为班东临把自已的联系方式给出去,是做了好事不留名。

谁承想……

这家伙居然是打着航天所的旗号,请邓长江过来,结果自已不请自来,还想蹭一堂课听。

看着眼前一群来自重点项目的研究员们,张怀一无奈地摇了摇头。

赶人吧,又不太合适。

毕竟都是一个系统的同事,低头不见抬头见。

“好了,今天讲课的地点在航天所的大礼堂,邓老师要的直播设备也准备好了,咱们赶紧过去吧。”

到了下午两点左右,航天所和重点项目研究所的人,纷纷带着一本《山海经》走进了礼堂。

两点半,直播正式开始。

邓长江站上了讲台,望着底下坐得整整齐齐、但却泾渭分明的两拨人,嘴角抽搐了一下。

一边是以班东临为首的研究所团队,另一边则是张怀一带队的航天所小组。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浓的火药味,仿佛随时会爆发一场知识争夺战。

“大家好,欢迎来到燕京航天所,我今天将为大家进行一场科普。”

深吸一口气,邓长江直入主题。

……

与此同时,在硬核科普直播间里。

刚到两点之前,屏幕前已经有数百万观众对着一片漆黑的画面等得迫不及待。

当时间指向两点时,黑色的屏幕终于亮起。镜头切换,一座大礼堂出现在画面中。

邓长江站在高高的讲台上。

而台下,则坐着研究所和航天所的研究人员。

每个人的神情严肃认真。

桌上摊开着一本《山海经》,手中握着纸笔,做好了随时记录的准备。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