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则,还能自已走过去不成?”
“总之,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一切都只是猜想罢了!”
“……”
一番简短交流后。
这群科学家仍然坚持自已的看法,始终相信自古以来月球就在那里不曾改变过位置。
考虑到那时候还是数十亿年前的事。
当时的宇宙状况与现在完全不同。
剧烈的冲撞或许带来了一些意料之外的情况,使得月球最终落在了当前位置。
不过……
接下来邓长江的话语再次动摇了他们的信心。
“有关月球起初离我们有多近这件事,相关证据非常多,我就列举几项主要证据给大家听一听。”
画面上广阔的夜空中响起了邓长江的声音。
“首先通常来说天然卫星体积不会超过主星球体积的5%,而月球却占据了地球总体积的27%。”
“这么大质量的存在想要被推送至36万之遥,除非有一种极其强大却又未见于任何记录里的力量!”
“第二条佐证是六十年代我国考古学者在一个古老洞穴中发现的一组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月相图像,其中竟然描绘到了月面环形坑!”
“并且上面标注的地月间距特别接近,暗示当时的人类裸眼可以看到满月时的表面特征!”
“第三,《金史天文志》载:五月乙丑,月忽然偏南而后归原位。”
“这就说明我们的祖先早已有观察月亮逐年缓慢移动现象的传统知识。”
“第四点则更为直接了当——根据历年测量数据得出月球正以每年3.8厘米速度逐渐远离地球!”
“第五……”。
随着邓长江慢慢地解释。
研究所里的天文学家们都瞪大了眼,不敢置信地看着屏幕。
他们之前的坚持,正一点点被邓长江提出的证据动摇。
邓长江提到的这些理由……
要是真发表出去,谁也不知道会在天文圈里掀起多大的波澜!
“是真的!我刚刚查看了内部网站,虽然地月之间的距离变化微乎其微,但近百年间竟然移动了足足三米多!”
“难道邓长江说的这一切……都是真的?”
“这发现太震撼了,简直可以让整个天文学界震动!”
“……”
面对邓长江的一系列论据,大家听得目瞪口呆。
要是真得到证实,就算明天登上顶尖科学杂志也不奇怪。
这在天文学上绝对是个重大发现!
会议室中。
班东临和孙智清看到这一幕。
两人对视一眼,表情有些茫然。
本来是讲解开天计划,怎么突然搞出了一个天文学的新发现?
……
与此同时。
硬核科普直播间里。
观看人数悄无声息地突破了一百五十万大关!
随着邓长江一系列专业数据的解说,直播间的弹幕瞬间炸锅。
“真厉害!你这不是简单聊聊,这资料都能拿去发论文了!”
“卧槽!值回票价了!等了这么久居然能得到这么震撼的消息!”
“不行了,我要赶紧告诉爸妈,以前月亮离地球可近多了!”
“……”
弹幕密密麻麻,几乎让直播平台崩溃。
大家把心里的震惊全部化作文字,在屏幕上刷屏。
这还没讲到怎么利用盘古开天计划应对陨石撞击。
已经足够吸引人了……
大家都迫不及待想知道后面的故事。
而邓长江也没有让大家久等。
讲完月球的形成和地月距离变化后……
他的声音继续传来,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了地月间距,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原本离地球很近、上面有环形山清晰可见的月亮,如今却远离我们这么多?”
这个问题……
引起了所有观众的兴趣。
的确。
如果当初月亮那么靠近地球,它又是怎样到了现在这个位置?
而且还在每年以3.8厘米的速度渐行渐远?
接下来,邓长江没再卖关子,直接揭示答案:
“它之所以在现在的位置,是因为盘古计划把月球推到了距离地球大约36万千米的地方。”
话音刚落。
无论是守在电视机前还是在线收看的网友们,都不约而同坐直了身子。
脸上满是惊讶之色。
脑子里不断重复着刚才那句话。
盘古计划……
竟将月球推开了!
要知道。
这不是一件简单的物品。
而是月球啊!
大小相当于地球四分之一,质量则是它的百分之六十!
即使技术再进步,人们也没敢想象过推动这样一个星球。
这比起所谓的传说来,更加令人不可思议!
……
京都重点项目研究院内。
此时人们的反应也和其他听众一样震惊。
只是,他们更清楚其中难度到底有多惊人!
这可不是什么科幻片里可以随意推动地球的情节。
哪怕放到现代21世纪甚至未来几千年,这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很快。
科学家们聚在一起讨论起来。
“月球的质量达到惊人的7350亿亿吨!”
“想推动它,首先要克服地球引力使其停止运转,仅凭这一点就需要巨大的能量支持!”
“《流浪地球》里的核聚变引擎产生的推力虽有150万亿吨,也要持续运转六十年才能脱离地球引力束缚。”
“基本上做不到啊!”
“……”
一个个惊人的数字被一一列举出来。
哪怕是高度发达的外星文明,要移动一个星球也很不容易。
孙智清听着邓长江的话。
不由得咽了口唾沫。
感觉头皮发麻。
尽管早就预料到会有震撼的内容,但这一刻依然让他感到吃惊。
古代人胆子真大,并且还真就实现了计划!
现在的月亮,距离地球大约36万公里。
悬挂在夜空,与我们遥相对望。
至于如何实现的……
邓长江表示古代科技非常先进。
女娲补天连地下的岩浆都能冷却下来。
盘古开天把月球推离地球几十万公里也是有可能的事情。
不过……
他眉头紧锁,“盘古计划既然称作‘开天’,为什么要推动月亮呢?”
就像女娲补天深入裂缝冷却了地心防止洪水泛滥一样,盘古开天的目的又是什么?
正在这时。
电视屏幕上,再次传来了邓长江的声音,充满了惋惜和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