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使人类走向自由的第一步。
不摆脱氧气,人的寿命将局限于短短几十年。
文明的发展速度也将受到极大的限制。
实际上,在前世,他曾经尝试做过无氧实验,试图分析氧气的成分。
但在最关键的时刻,实验室内的空气发生了共振,引发了一场大爆炸。
摧毁了整个实验室,差点要了他的命。
之后他主导的多次无氧测序及呼吸实验也都遭遇了同样的问题。
每到关键时刻……
空气都会剧烈振动,点燃整个实验室,引起爆炸。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
通过他的不懈努力,最终从《山海经》中找到了实验室爆炸的原因。
“这是外星文明留下的陷阱,只要地球上有人研究氧气,就可能引发共振,导致爆炸,从而打断研究……但这次,我有了空间实验室,应该可以顺利推进研究了……”
他深吸了一口气。
邓长江开始准备实验器材,小心地收集和解析氧气。
十分钟过去了。
当他将氧分子分解并逐个检测时。
实验室依然风平浪静。
没有任何爆炸的迹象。
这下他终于彻底放松了。
……
邓长江进行无氧实验的同时。
这场科普带来的影响……
也在逐渐扩大。
新闻媒体迅速找到了邓长江的直播视频,并在各大社交平台上疯狂转发。
《惊爆!主持人重新解读山海经,揭秘女娲补天的真正含义!》
《先是说氧气有毒,再说是女娲号其实是地下探测器,山海经中到底还隐藏了多少秘密?!》
《用数学方法推测银河系中有135万种外星文明的存在!》
各类新闻标题层出不穷。
邓长江提出的一系列惊人观点……
也在不断挑战公众的认知。
有支持的声音,自然也有反对的声音。
很快,在网上掀起了激烈的争论。
“太荒唐了!《山海经》只是古代神话故事,怎么能与科学联系起来?”
“再说氧气有毒,你呼吸的时候它逼迫过你吗?”
“上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不会相信女娲是个探测器!”
“我倒觉得这个猜测挺合理的,至于氧气有没有毒,交给国家科研机构去查证一下不就行了?”
“关于女娲补天的说法也很靠谱,地上出现裂缝能修补,天空怎么补呢?”
网友们各抒已见,讨论非常热烈。
直到……
京都重点项目研究所发布了正式声明。
“近期有关‘氧气有毒’的说法引发了大量关注,现我们已启动相关研究,将尽快为公众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解释,请各位网民理性对待,无需恐慌。”
这个声明发布后……
众人才稍微冷静了下来。
在此之前,从未有人怀疑过氧气的安全性。
全球对氧气的研究也非常有限。
很少有人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而这次,连京都重点项目研究所也介入了……
不久之后应该就能给大家一个权威的答案。
……
空间实验室中。
邓长江沉浸在实验里,对外界的变动一无所知。
在成功分析了氧气原子和离子之后,他正打算继续探索氧气的活性。
就在这时。
手机铃声突然响起。
电话那头是一个苍老的声音。
“喂?是邓长江吗?我是京都重点项目研究所的孙智清……”
邓长江愣住了。
虽然空间实验室处于特殊位置,但信号非常好。
因此接到了电话。
让他吃惊的是……
竟然会有这么重要的机构主动联系他。
“我是看了你的科普演讲后,也感觉氧气可能存在某种问题。已经说服研究所开始了相关的研究。”
接着。
孙智清直接说出目的:“我们想邀请你担任这个项目的顾问。我们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空间实验室内。
邓长江脸色骤变,根本没有心思听他说完。
已经开始研究氧气了……
这就意味着他们很可能会触发外星文明留下的陷阱,引起空气振动、引发爆炸?
电话那边。
孙智清察觉邓长江没动静,以为他对此职位没有兴趣,补充道:“这个职位是有报酬的,等同于在职研究人员,每月薪酬……”
但他还没说完。
就被邓长江打断了:“孙老师,既然您了解我的讲解,应该知道外星文明的存在吧。”
孙智清点点头:“当然了解,您的推论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事实上不仅他如此。
就连班东临也被这种计算方法震撼到。
“关于氧气的问题,实际上是外星文明给地球埋下的最大隐患,即便是古代的高级文明也只能尽量避免使用氧气,却无法清除地球上的所有氧气!”
的确如此。
几亿年前,如果有办法,古文明一定不会允许氧气留在地球上。
因为它威胁到了所有生命的安全!
“其实,氧气里还藏着许多陷阱,一旦有人试图研究它,就会被激活,引发危险的爆炸。”
深深地吸了口气。
邓长江严肃警告道:“如果不想发生意外,最好立刻停止你们的研究!”
电话另一边。
已经六十多岁的孙智清忍不住咽了口口水。
邓长江的态度十分坚决。
显然不是在开玩笑。
可是……
项目已经立项,调集了一批顶尖专家,不可能轻易中断。
“外星文明存在是真,但这是否意味着它们还能感应到我们对氧气的研究?”
带着疑惑,孙智清问道。
如果真的是这样……
外星文明实在太可怕了。
听到这里,邓长江叹了口气:“人类还处于较低级阶段,与其他高度发达的文明之间的差距很大。何况对地球有企图的不止一种外星文明……”
孙智清愣住了。
他从邓长江的话里听出了更加惊人的历史秘闻。
一直以来……
他认为只有单一一种外星文明统治着地球。
但邓长江却揭示了多个文明共存的事实。
挂断电话后,带着震撼和复杂的心情,他找到了班东临。
“什么?研究氧气会有危险?”
班东临的第一反应就是怀疑。
项目已经做好了全部准备,不能在这个节骨眼上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