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警快艇的引擎声越来越近,探照灯刺眼的光柱扫过湿漉漉的岸滩。方锐死死攥着父亲遗留的冰冷金属碎片,碎片表面复杂的电路纹路在他掌心微微发烫,仿佛一颗沉默的心脏在跳动。陈数则快速将改装音箱的残骸和剩余的南极尘埃粉末收进背包,大脑飞速运转着脱身与解释的说辞。
“两位!请站在原地配合调查!”扩音喇叭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陈数口袋里的铜铃突然自行震动起来!不是发出声音,而是产生一种高频的、几乎不可察觉的物理震颤!同时,方锐手中的金属碎片骤然升温,表面的电路纹路亮起微弱的蓝光,与铜铃的震颤产生了奇异的共鸣!
嗡——!
一股无形的、温和但无法抗拒的能量波动以两人为中心扩散开来。冲在最前面的水警快艇仿佛撞上了一堵透明的海绵墙,速度骤减,艇身剧烈摇晃,探照灯的光柱也跟着乱晃,一时失去了目标。岸边的光线和声音似乎也发生了极其短暂的扭曲和延迟。
“时空静电?”方锐一愣。
“不,是‘局部信息熵屏障’!”陈数瞬间判断,眼中精光一闪,“碎片和铜铃共鸣产生的干扰场!屏蔽了他们对我们的‘存在感知优先级’!快走!去碎片指引的方向!”他敏锐地感觉到金属碎片释放出的微弱信息流,正指向不远处的湖北省博物馆!
两人趁着这短暂的混乱,拔腿就跑,混入岸边晨练和早起游客的人流中,迅速消失在通往博物馆方向的小径。身后,水警们正手忙脚乱地稳住快艇,茫然地搜索着刚刚还在岸边的两个“外星科学家”。
湖北省博物馆庄严肃穆。曾侯乙编钟巨大的展厅是这里的灵魂。但当陈数和方锐踏入编钟展厅大门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倒吸一口冷气!
展厅中央,原本恢弘陈列的曾侯乙编钟组,此刻正被一层半透明的、不断流动变幻的几何光幕笼罩着。光幕并非静止,其上无数微小的、类似编钟形状的“光粒子”正在疯狂地、随机地生灭、移动、重组!每一次生灭重组,都伴随着一声极其细微、破碎不成调的钟磬之音。整个展厅的空间结构也变得极其不稳定,视线所及的走廊、展柜边缘,都呈现出轻微的、令人眩晕的扭曲和重影。空气仿佛被无形的力量反复折叠、揉捏。
“佩亚诺迷宫…”陈数声音低沉,无比笃定,“而且是以编钟阵列为核心驱动的!它在自我复制空间结构!每一次光粒子的生灭重组,都在为这个迷宫添加新的‘房间’或‘岔路’!” 他立刻意识到,父亲的核心碎片将他们引到这里绝非偶然,这迷宫深处,必然藏着与碎片共鸣、甚至能解读其信息的“钥匙”——极可能就是编钟本身蕴含的远古数学智慧!
更可怕的是,一些不幸被困在展厅内的游客和工作人员,如同无头苍蝇般在相对稳定的外围区域惊恐地奔跑呼喊,但他们无论跑向哪个出口(门、窗、走廊),最终都会在视线扭曲几秒后,从另一个方向跑回来!他们己经被迷宫“捕捉”,陷入了无限循环的空间口袋!
“该死!又是无限流循环!”方锐看着一个穿着保安制服的中年人第三次从自己左手边的柱子后跑出来,满脸绝望,急得首跺脚,“陈数!怎么破?硬砸?”
硬砸?陈数的大脑瞬间进入超频状态。他的目光穿透那混乱的光幕,锁定在核心的编钟实体上。青铜钟体上那些古老精密的纹饰、精确计算的悬挂结构……祖父陈怀民曾带他来过,指着钟架说:“数儿,你看这榫卯,多像完美的几何镶嵌。古人不懂群论,却用青铜和音乐实现了空间的和谐共振。” 此刻,这和谐被强行扭曲成了混乱的佩亚诺化!
突破口在于声音!编钟的本质是乐器!这混乱的迷宫是由无数破碎的、不成调的钟磬杂音驱动的!
“我们需要滤波器!”陈数斩钉截铁,“一个强大的音频滤波器,滤掉那些无序的、导致空间折叠的噪音频率,只放大编钟本身固有的、代表秩序与稳定的‘基频’!用纯净的秩序之音对抗混乱的佩亚诺化!”
“滤波器?傅里叶变换那种?”方锐立刻联想到,但随即一脸苦相,“道理我懂!可我们哪去找这么强的滤波设备?而且滤波参数怎么定?这噪音成分太复杂了!”
“我们有‘样本’!”陈数的目光落在方锐紧握的金属碎片上,碎片表面的蓝光与编钟光幕的波动隐隐呼应,“碎片就是钥匙!它蕴含着对抗混乱、追求秩序的本质!它的能量波动频谱,很可能就是我们需要放大的‘基频’!”
陈数立刻掏出手机,连接上一个微型能量频谱分析仪(方锐装备包常备),将探头小心翼翼靠近方锐手中的碎片。屏幕上瞬间刷过瀑布般复杂的频谱图。陈数的手指在屏幕上飞快操作,如同最娴熟的指挥家,锁定其中几个最稳定、最核心的波形特征。
“找到了!这几个谱峰!”陈数眼中闪烁着理科生发现真理的光芒,“方锐!改装音箱!把它变成定向声波发射器,核心加载碎片能量频谱特征!我们需要一个强大的‘带通滤波器’,只允许这个特征频率通过并放大,用它去轰击编钟核心光幕!”
时间紧迫!被困者的时空熵值在监控屏上不断攀升!方锐深吸一口气,再次化身暴力改装师,将本就惨不忍睹的音箱外壳彻底拆开,把之前嵌入南极尘埃-混凝土的谐振腔清空,小心翼翼地用导线将金属碎片的电路接口与音箱功放芯片强行焊接在一起!
“功率全开!目标——最大的那件镈钟正下方!发射!”陈数精准定位了佩亚诺化混乱能量的核心交汇点。
方锐狠狠按下开关!
这一次,音箱没有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而是发出一种奇特的、如同蜂鸟振翅般的高频“嗡鸣”!一道极其凝聚的、肉眼可见的淡蓝色声波束,如同精准的手术刀,瞬间穿透混乱的光幕,命中了陈数指定的坐标点!
奇迹发生了!
被蓝色声波束命中的那片光幕区域,疯狂生灭的编钟光粒子猛地一滞!那些杂乱无章的、破碎的钟磬噪音如同被一只无形的手扼住喉咙,骤然减弱!而在那片区域,光粒子迅速稳定下来,不再随机生灭,而是开始有序地排列、组合,发出几声清脆、稳定、悦耳的编钟正音——宫!商!角!徵!羽!
秩序之光如同投入混乱湖面的石子,泛起涟漪!那片被净化的区域迅速扩大!混乱的光粒子要么被强行“规范”到有序的振动模式,要么被排斥、湮灭!构成迷宫的扭曲空间结构如同阳光下的薄雾,被这代表秩序与稳定的纯净声波迅速驱散!
被困的游客和工作人员只觉得眼前一花,扭曲的重影消失,熟悉的展厅出口清晰地出现在面前!
“出口!快跑!”不知谁喊了一声,惊魂未定的人们立刻朝着真实的出口涌去。
佩亚诺迷宫正在瓦解!编钟展厅迅速恢复原状。
就在迷宫彻底消散的最后一刻,陈数的目光如同鹰隼,死死盯住了曾侯乙编钟巨大的下层钟架基座。在那里,暴露出了几块深嵌在青铜结构缝隙中的、不起眼的灰白色石头!石头表面布满微小的气孔,质地与他铜铃内的防汛混凝土碎块一模一样!
“防汛混凝土!果然在这里!它被用作编钟的声学稳定基座!”陈数瞬间明白了关键,“98洪水时,祖父不仅加固了堤坝,一定也参与或指导了重要文物的保护性加固!” 他脑中闪电般构建着逻辑链:祖父的抗洪意志(混凝土) -> 曾侯乙编钟的秩序基频 -> 方建国对抗混乱的核心(碎片) -> 三者共鸣,瓦解佩亚诺迷宫!
然而,就在陈数和方锐准备上前查看那些混凝土块时,异变再生!
“喀嚓…喀嚓…”
那几块暴露出来的防汛混凝土基座,毫无征兆地开始龟裂!裂缝中,并非流出泥沙,而是渗透出星星点点的、散发着奇异柔和白光、如同蒲公英种子般的微小光粒!正是方锐父亲遗留电路板熔毁后(第二卷第十七章)显露蚀刻所预示的“时间花粉”!
“小心!时间花粉逸散!”陈数立刻拉着方锐后退几步,同时大脑急速分析着这些光粒的物理属性。
只见那些纯净柔和的光粒并没有飘散,而是如同被吸引般,轻盈地飞向展厅中央最大的那件镈钟。光粒无声无息地融入青铜钟体表面那些古老的几何纹饰之中。紧接着,钟体上那些原本只是装饰性的几何线条,骤然亮起柔和的乳白色光芒!复杂精密的几何图案在钟体表面流转、组合,最终凝聚成一个清晰无比的、由光线构成的、动态演化的数学结构图!
“卡拉比-丘流形变种?”陈数失声叫道,眼中充满了震撼与狂喜,“这是…稳定时空结构的拓扑模型!而且是专门适配当前地球时空参数的优化版本!这些‘时间花粉’…是催化模型显化的媒介!” 他终于明白父亲电路板熔毁时那句“自毁程序启动”的真正含义——不是毁灭,而是将毕生研究的精华,以“时间花粉”的形式封存,在最危机的时刻,通过特定共鸣(如编钟秩序之音与防汛混凝土意志)激活、显化!
方锐看着那在青铜古钟上流淌的、美轮美奂又深奥无比的光之几何,又看看自己手中光芒己经黯淡、仿佛完成了使命的父亲遗物碎片,百感交集,喉咙有些哽咽:“爸…这就是你留下的…答案吗…”
陈数沉浸在理解这神奇模型的震撼中,下意识地推了推眼镜,用一种混合着极致理性与小小兴奋的语气分析道:
“理论上,利用这座编钟作为载体,借助其固有的声学共振特性,再输入足够能量激活这个卡拉比-丘变体模型,我们就有可能制造一个强大的‘时空稳定场发生器’!其作用半径和强度公式大致可以推导为…” 他沉浸在自己的计算中,手指在空中虚划着复杂的公式。
方锐听着那一连串天书般的术语,再看着陈数那副认真推导公式、仿佛马上要量产时空稳定器的架势,刚才的感动瞬间被一种荒谬感冲淡。他拍了拍陈数的肩膀,打断道:
“陈老师,想法很伟大。但首先,”他指了指周围开始恢复秩序的展厅和远处隐隐传来的博物馆保安的脚步声(信息熵屏障失效了),“我们得想办法解释,为什么曾侯乙编钟突然开始发光…以及我们俩为什么像刚被水鬼拖上岸一样狼狈地出现在这里…这可比推导卡拉比-丘流形公式难多了。”
陈数的手指僵在半空,推导公式的兴奋感如同被浇了一盆冷水。他看了看自己湿透的衣服、凌乱的头发,又看了看光芒流转的编钟和越来越近的保安,脸上再次浮现出那种经典的理科生式尴尬:“…这个变量的复杂度…确实超出了当前模型的求解范围。”
两人对视一眼,在保安狐疑的目光和游客们好奇的围观中,陷入了新一轮的、比佩亚诺迷宫更现实的“生存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