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带回的青铜碎片和那管诡异的钴蓝颜料,像两块沉甸甸的谜题压在陈数心头。方锐则对着那杯意外“调味”过(钥匙浸泡)的拿铁愁眉苦脸:“咖啡因指数严重超标,还附带未知时空辐射…这算不算全球首款‘升维特饮’?” 实验室里,非交换符号(A?B≠B?A)在青铜碎片上幽幽流转,仿佛在嘲笑他们。
陈数没理会方锐的吐槽风暴,他正试图让“因果透镜”解析碎片与颜料交融后的能量场。屏幕上翻滚着晦涩的张量场模型——数字、箭头、矩阵堆叠如山。“想象空间每个点都有个无形的‘应力魔方’,”他揉着发胀的太阳穴,试图向方锐解释,“张量就是描述这个魔方在拉伸、挤压、扭曲时,每个面上力的大小和方向的规则手册。王浩体内那把‘钥匙’,就像个不稳定的张量生成器,它在无意识地重塑周围的‘应力魔方’…”
话音未落,刺耳的消防演习铃声骤然撕破校园的宁静!紧接着,是方锐别在腰间的“异常能量波动监测器”发出更加凄厉的蜂鸣!警报光点,正疯狂闪烁在——篮球场。
“王浩在训练!”方锐脸色一变,抓起装备就冲。陈数紧随其后,手中的“因果透镜”己提前锁定了王浩的实时生物场模型。
篮球场上,训练正酣。王浩一个漂亮的假动作晃过防守,高高跃起,手臂舒展,手腕柔和下压——一个标准的后仰跳投。篮球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等等!
那道抛物线,在陈数和方锐的“特殊视野”中,发生了诡异的畸变!
它不是一条光滑的曲线,而是在空中诡异地扭结、缠绕、打结!篮球本身仿佛变成了一个橡皮泥捏成的克莱因瓶模型,时而被拉长成莫比乌斯带,时而又蜷缩成复杂的纽结结构(Knot Theory Model)!同时,篮球经过的路径上,空间泛起了水波般的涟漪,光线折射扭曲,让其他队员的身影也跟着晃动变形,像隔着一层滚沸的热浪。
“张量场逸散!”陈数低吼,眼睛死死盯着透镜屏幕。王浩体内的“钥匙能量”如同失控的洪水,正通过他投球的动作,将他骨骼肌肉的微小张力变化无限放大、扭曲,投射到周围的宏观空间!他脑中瞬间闪过一个古老工程师的轶事:19世纪建造大跨度铁桥时,工程师们发现微小的铆钉应力集中会导致整个桥梁像面条一样扭曲振动(即张量场局部失衡引发共振灾难)。
“场强指数飙升!要形成封闭环路了!”方锐看着探测器上疯狂跳动的数字。一旦那个在空中扭结的“篮球纽结”完成闭环,可能瞬间制造出一个吞噬整个球场的小型奇点!
场上,王浩自己似乎也被这诡异的景象吓懵了,落地时一个踉跄。篮球在空中打着令人眼花缭乱的结,朝着篮筐——那个此刻在扭曲空间中如同克莱因瓶喉颈般的存在——旋转着坠落!
千钧一发!
陈数的大脑进入超频状态。空间扭曲的轨迹、能量的流动方向、篮球的运动矢量、王浩生物场的扰动频率…海量数据涌入,在他意识中构建出一个疯狂变化的多维张量场模型。“钥匙”能量是源,失控的投篮动作是触发器,篮球是能量的载体和形态催化剂。
“不能硬碰!会引发更大规模的空间连锁反应!”陈数瞬间否决了启动强干扰的念头。他需要的是“解耦”,是打断这个正在形成的“应力魔方共振环”!
“方锐!给我王浩下一秒可能的落脚点坐标!精确到厘米!”陈数语速快得像子弹。
方锐手指在便携终端上狂舞,结合王浩的运动惯性和当前空间畸变模型:“左前方1.7米!坐标(37.215, -122.085)!误差±5cm!”
足够了!陈数眼中精光爆射。他不需要阻止篮球,他需要干扰那个“源头触发器”——王浩本人!在他的张量场模型中,王浩落地后重心调整的微小动作,是一个关键的能量转换节点。
陈数猛地弯腰,抓起脚边一颗训练用的小号备用篮球。他没有瞄准空中那个怪物般的扭结篮球,而是用尽全身力气,以一种极其别扭、近乎垂首的角度,狠狠砸向王浩即将落地的左脚前方地面!
“砰!”
小篮球狠狠撞击在陈数预测的精确坐标点上!撞击的震动和能量瞬间扰乱了那片区域的空间张力(张量),如同在平静的水面精准投入一颗石子。
涟漪扩散!
正要落地的王浩,左脚像是踩在一块突然倾斜的冰面上,身体完全不受控制地朝旁边一滑,重心彻底丢失,“噗通”一声狼狈地摔倒在地。
而就在他摔倒、身体与地面的接触模式被强行改变的刹那——
嗡!
空中那个疯狂扭结的篮球,仿佛失去了牵引的提线木偶,诡异的纽结结构瞬间溃散!克莱因瓶状的篮筐喉颈也恢复了正常。篮球“哐当”一声,以一个略显滑稽的正常弧度,砸在篮筐边缘,高高弹飞出去。空间的涟漪如同退潮般迅速平息。
一切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
场上球员只看到王浩投了个离谱的“变形球”,然后自己莫名滑倒。场边观众响起几声善意的哄笑和零星的掌声(大概是给陈数那记匪夷所思的“救球”?)。
只有陈数和方锐知道,他们刚刚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
“呼……”方锐一屁股坐在地上,擦着冷汗,“吓死爹了…陈数,你这招‘张量场干扰’堪比拿绣花针戳爆核弹引信啊!”
陈数也长舒一口气,后背的衣衫己被冷汗浸透。他顾不上回应方锐,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地面。刚才小篮球撞击点附近,有几块铺设球场的地砖缝隙里,正渗出极其微弱、只有“因果透镜”才能捕捉到的…淡青色荧光!
果然!有东西在地下吸收并引导了逸散的能量!
“方锐!扫描地下结构!能量吸收点就在这下面!”陈数立刻蹲下,手指划过那几道微不可查的缝隙。透镜的扫描波束深入地下,反馈的图像让两人倒吸一口冷气!
在体育馆地底深处,一个庞大、精密、由无数巨型正二十面体石英晶体构成的几何阵列,正如同深海的发光水母群,缓缓脉动着。那些被王浩无意间释放、又被陈数干扰打散的时空扭曲能量,正如同涓涓细流,被这个阵列贪婪地吸收着。每个正二十面体的顶点,都闪烁着和王浩钥匙、柏林碎片同源的青铜色微光。
“这就是那个‘古老的基站’…不,这玩意儿更像是个…天线阵列!”方锐的声音带着震撼,“它在接收王浩逸散的能量!”
“不止接收,”陈数调出球场上空的能量残留模型,指着那些被阵列吸收的能量流,“它在‘整流’!在‘放大’!看能量流的轨迹!”
在透镜的视界中,被吸收的能量并非无序消散。它们在庞大的石英阵列中沿着特定的晶面和棱线流动、汇聚、被某种精密的几何结构“梳理”成一个方向,最终全部汇聚向阵列正中心的一个点。那个点,此刻正散发出越来越强的、指向……南极的共鸣波动!
“它在把王浩失控的能量,定向传输出去!目标……”陈数放大阵列中心的共鸣点模型,“……是第十八章方建国量子葬礼的坐标附近!南极冰盖下!”
方锐惊得跳起来:“我爸的葬礼和我爸的骨灰盒?!这破石头阵想干嘛?给我爸烧点异次元纸钱吗?!”
陈数却没有笑。他紧紧盯着能量流在阵列内部的路径,手指在虚拟建模界面上飞速勾勒、计算。一个个复杂的张量运算公式在他眼前流淌。他在尝试逆向推导这个阵列能量传导的核心算法。
“不对…不只是简单的能量放大和定向…”陈数眉头紧锁,仿佛在解一道宇宙级的证明题,“这种传导路径…这种张量场的耦合方式…它不是在‘传输’,它是在…‘定义’!它在利用王浩的能量作为‘画笔’,在时空的‘画布’上勾勒某种拓扑结构!一种…邀请函?或者…坐标锚点?”
他猛地停下,目光死死锁定阵列内部能量交汇处的一个数学符号——一个由两对互相扭转的箭头构成的特殊括号:[ ]。这是一个在高等物理学和数学中描述张量操作的特定符号。
“张量括号…”陈数喃喃道,眼中爆发出惊人的光芒,“我懂了!这个阵列的核心运作原理,就是一组作用在时空流形上的‘张量括号’!王浩逸散的原始能量是一个‘原始张量’,括号的作用就是对这个张量进行特定的‘操作’——放大、整流、赋予特定的‘几何意义’,从而在遥远的南极‘定义’出一个新的时空结构点!就像…就像用一套模具,把一团乱麻的铁水,浇铸成一把特定的钥匙!”
他将推导出的“张量括号”公式输入系统,尝试模拟阵列对能量的操作。屏幕上,代表南极目标点的模型剧烈闪烁,隐约勾勒出一个巨大冰层下的……正十二面体轮廓!
“靠!跟卷终那个神庙形状一样!”方锐惊呼。
就在这时,王浩揉着摔疼的屁股,一脸困惑地走了过来:“陈老师?方老师?你们…在干嘛?刚才那个球…”他看着陈数手中对着地缝扫描的奇怪仪器,更加茫然。
陈数迅速收起仪器,面无表情地推了推眼镜:“我们在研究……地砖的应力分布。刚才你摔倒的地方,可能地质结构有点…‘非交换性’松动。”(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王浩:“???”(完全懵圈)
方锐赶紧搂住王浩的肩膀,打着哈哈:“哈哈,没事没事!陈老师职业病犯了,看啥都像数学题!摔疼了吧?走,方老师请你喝功能饮料压压惊!别喝陈老师的咖啡就行,他那咖啡…”他压低声音,挤眉弄眼,“…加了‘非交换代数’配方,喝了容易思维打结。”
陈数:“……”(面无表情,但耳根可疑地红了一下)
他看着王浩被方锐半推半哄地带走,又低头看了看那几道散发着微弱青光的缝隙,以及脑海中那个关联南极十二面体神庙的“张量括号”公式。
一场看似偶然的“投篮玩笑”,暴露了深埋地下的古老矩阵,更揭示了指向终极之地南极的“张量通道”。而王浩,这个平凡的篮球少年,他体内那把尚未掌控的“钥匙”,或许才是打开那扇冰封神庙大门最重要的能量模胚。
他收起所有设备,最后看了一眼恢复平静的球场,低声自语:
“应力魔方己经开始转动了…下一站,食堂?”
他想起了伏笔里那个“用菜刀演算测度论的食堂阿姨”。